国学典籍 成语词典 象棋残局 繁体字转换 字数统计 万年历 捐助    


狐字开头的成语
编号成语拼音释义
1狐奔鼠窜hú bēn shǔ cuàn〖解释〗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。
〖出处〗宋书·《索虏传》:“或有狐奔鼠窜,逃首北境,而辄便苞纳,待之若旧,资其粮仗,纵为寇贼。”《英烈传》第二十一回:“诸部士卒,俱各狐奔鼠窜退去。”
〖示例〗
2狐不二雄hú bù èr xióng〖解释〗比喻两雄不可并存。
〖出处〗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:“日月不并出,狐不二雄,神友不匹,锰库不群,鸷鸟不双。”
〖示例〗
3狐唱枭和hú chàng xiāo hé〖解释〗比喻坏人互相呼应。
〖出处〗
〖示例〗
4狐虎之威hú hǔ zhī wēi〖解释〗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。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。
〖出处〗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〖示例〗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,我已经逃到厦门,但北京的~还正是无穷无尽。 ★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忆韦素园君》
5狐假鸱张hú jiǎ chī zhāng〖解释〗比喻倚仗别人,虚张声势。
〖出处〗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初则狐假鸱张,自谓骁雄莫敌;旋则鸟鱼烂,无非破账而终。”
〖示例〗
6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〖解释〗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〖出处〗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〖示例〗果然府中来借,怎好不借?只怕被别人~的诓的去,这个却保不得他。 ★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
7狐藉虎威hú jiè hǔ wēi〖解释〗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同“狐假虎威”。
〖出处〗《宋书·恩幸传序》:“曾不知鼠凭社贵,狐藉虎威,外无逼主之嫌,内有专用之功。”
〖示例〗
8狐狸尾巴hú li wěi ba〖解释〗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,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,成为妖的标志。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。
〖出处〗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尾长三尺似狐尾。岩惧而出之。”
〖示例〗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,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~显露出来了。 ★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十一章
9狐埋狐搰hú mái hú hú〖解释〗搰:挖掘。狐性多疑,刚把东西埋下,又把挖出来看看。比喻疑虑过多,不能成事。
〖出处〗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狐埋之,而狐搰之,是以无成功。”
〖示例〗回忆辛亥革命,全国人心,方以为推翻清室,永除专制,此后得享共和之幸福,面不意~,迄未有成。 ★《民国通俗演义自序》
10狐埋狐扬hú mái hú yáng〖解释〗比喻疑虑过多,不能成事。同“狐埋狐搰”。
〖出处〗梁启超《复古思潮平议》:“而狐埋狐扬,天下其谓政府何?”
〖示例〗
11狐媚魇道hú mèi yǎn dào〖解释〗指行为妖邪。
〖出处〗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你总不听我的话。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、狐媚魇道的。”又第四四回:“我说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魇道的。”
〖示例〗
12狐媚猿攀hú mèi yuán pān〖解释〗像狐狸那样善于迷惑人,像猿猴那样善于攀高。比喻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。
〖出处〗明·刘体乾《财用诎乏恳乞圣明节省疏》:“其间狐媚猿攀,途辙不一;蝇营狗窃,窠臼且多,臣不能悉奉。”
〖示例〗
13狐鸣篝火hú míng gōu huǒ〖解释〗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。同“狐鸣鱼书”。
〖出处〗黄葆桢《扬哲商烈士悼歌》:“军储潜遣五丁运,狐鸣篝火期相从。”
〖示例〗
14狐鸣篝中hú míng gōu zhōng〖解释〗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。同“狐鸣鱼书”。
〖出处〗清·邹容《革命军》第一章:“此自秦以来,所以狐鸣篝中,王在掌上,卯金伏诛,魏氏当涂,黠盗奸雄,凯觎神器史,史不绝书。”
〖示例〗
15狐鸣狗盗hú míng gǒu dào〖解释〗指作恶偷盗之徒。旧时统治者对造反者的贬称。
〖出处〗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畋谬领藩垣,荣兼将相,每枕戈而待旦,常泣血以忘餐,誓与义士忠臣,共剪狐鸣狗盗。”
〖示例〗
16狐鸣枭噪hú míng xiāo zào〖解释〗比喻小人气势嚣张。
〖出处〗唐·韩愈《永贞行》:“狐鸣枭噪争署置,睗跳踉相妩媚。”
〖示例〗
17狐鸣鱼书hú míng yú shū〖解释〗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。
〖出处〗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乃丹书帛曰‘陈胜王’,置人所罾鱼腹中。卒买鱼烹食,得鱼腹中书,固以怪之矣。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,夜篝火,狐鸣呼曰‘大楚兴,陈胜王’。”
〖示例〗如~之类,至诈为吉兆以动众。 ★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
18狐朋狗党hú péng gǒu dǎng〖解释〗泛指一些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朋友。
〖出处〗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他那里暗暗的藏,我须索紧紧的防,都是些狐朋狗党。”
〖示例〗
19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〖解释〗泛指一些吃喝玩乐、不务正业的朋友。
〖出处〗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他那里暗暗的藏,我须索紧紧的防,都是些狐朋狗党。”
〖示例〗恼的是那~,搬弄是非,调三窝四;气的是为他兄弟不学好,不上心念书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回
20狐凭鼠伏hú píng shǔ fú〖解释〗象狐狸、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。
〖出处〗《广东军务记·三元里平夷录》:“逆夷务狐凭鼠伏,潜避两炮台中,不敢出入。”
〖示例〗
21狐潜鼠伏hú qián shǔ fú〖解释〗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、藏匿。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。
〖出处〗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公馆言情》:“山居草宿,狐潜鼠伏,将略胜孙吴,军势振颇牧。”
〖示例〗
22狐裘羔袖hú qiú gāo xiù〖解释〗裘:皮衣;羔:指小羊皮。狐皮衣服,羔皮袖子。比喻整体尚好,略有缺点。
〖出处〗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余狐裘而羔袖。”
〖示例〗
23狐裘尨茸hú qiú méng róng〖解释〗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尨茸,蓬乱的样子。同“狐裘蒙戎”。
〖出处〗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〖示例〗
24狐裘蒙戎hú qiú méng róng〖解释〗狐裘的皮毛凌乱。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蒙茸,蓬乱的样子。
〖出处〗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”
〖示例〗或曰,~,指卫大夫,而讥其愦乱之意。 ★朱熹集传
25狐裘蒙茸hú qiú méng róng〖解释〗用以比喻国政混乱。蒙茸,蓬乱的样子。同“狐裘蒙戎”。
〖出处〗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狐裘蒙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”
〖示例〗李郎彤管双碧玉,~裼惨绿。 ★明·陈子龙《立春前三日寄舒章京师》诗
26狐群狗党hú qún gǒu dǎng〖解释〗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。
〖出处〗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咱若不是扶刘锄项,逐着那狐群狗党,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!”
〖示例〗在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!连一个正经的都没有,来一起子,都是些~。 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回
27狐鼠之徒hú shǔ zhī tú〖解释〗比喻品质低下的人。
〖出处〗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,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。”
〖示例〗
28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〖解释〗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
〖出处〗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鸟飞反故乡兮,狐死必首丘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”
〖示例〗我告诉过你“~”的故事,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。 ★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一幕
29狐死兔泣hú sǐ tù qì〖解释〗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〖出处〗《宋史·李全传》:“狐死兔泣,李氏灭,夏氏宁得独存?”
〖示例〗
30狐听之声hú tīng zhī shēng〖解释〗指冰下水流之声。
〖出处〗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引《述征记》:“冰始合,车马不敢过,要须狐行,云此物善听,冰下无水乃过,人见狐行方渡。”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书证》:“狐之为兽,又多猜疑,故听河冰无流水声,然後敢渡。”
〖示例〗别浦宵凝,~乍绝;回汀晓合,虫疑之质俄生。 ★唐·林滋《阳冰赋》
31狐兔之悲hú tù zhī bēi〖解释〗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〖出处〗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〖示例〗
32狐疑不决hú yí bù jué〖解释〗传说狐狸多疑,所以称多疑叫狐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。
〖出处〗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
〖示例〗县官听说,也自~起来,暗想道:这事倒是我认错了? ★明·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三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