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编号 | 成语 | 拼音 | 释义 | 
|---|
		| 1 | 赴险如夷 | fù  xiǎn  rú  yí | 〖解释〗赴:投身进去;险:危险;如:像;夷:平坦。走向危险的道路,看作像平坦的大道。形容不避艰险。 〖出处〗《魏书·于什门等传论》:“史臣曰:‘于什门等或临危不挠,视死如归;或赴险如夷,惟义所在。’”
 〖示例〗
 | 
| 2 | 河溓海夷 | hé  lián  hǎi  yí | 〖解释〗犹言河清海晏。比喻天下太平。 〖出处〗《宋书·礼志三》:“故精纬上灵,动殖下端,诸侯轨道,河溓海夷。”
 〖示例〗
 | 
| 3 | 化险为夷 | huà  xiǎn  wéi  yí | 〖解释〗险:险阻;夷:平坦。化危险为平安。比喻转危为安。 〖出处〗唐·韩云卿《平蛮颂序》:“变氛沴为阳煦,化险阻为夷途。”
 〖示例〗除夕遇险的一幕,自然又回忆起来,但我们这一次是~了,虽然费了一些周折。 ★郭沫若《革命春秋·南昌之一夜》
 | 
| 4 | 急病让夷 | jí  bìng  ràng  yí | 〖解释〗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,将方便让给别人。 〖出处〗语出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贤者急病而让夷。”
 〖示例〗公曰:‘古人辞易不辞难,~,吾之志也。 ★宋·王禹偁《殿中丞赠太常少卿桑公神道碑铭序》
 | 
| 5 | 履险如夷 | lǚ  xiǎn  rú  yí | 〖解释〗履:踩踏;夷:平坦。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。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。 〖出处〗汉·刘协《喻郭汜诏》:“今得东移,望远若近,视险如夷。”《晋书·姚苌载记》:“董率大众,履险若夷,上下咸允,人尽死力。”
 〖示例〗
 | 
| 6 | 履险若夷 | lǚ  xiǎn  ruò  yí | 〖解释〗走险路如行平地。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。同“履险如夷”。 〖出处〗《晋书·姚苌载记》:“董率大众,履险若夷,上下咸允,人尽死力。”
 〖示例〗你昨晚把亲兵通通留在城外……我真是有些担心。可是我看看你的神色,跟平常一样。你真是~,异乎常人。 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九章
 | 
| 7 | 视险如夷 | shì  xiǎn  rú  yí | 〖解释〗夷:平坦。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。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。 〖出处〗汉·刘协《喻郭汜诏》:“今得东移,望远若近,视险如夷。”
 〖示例〗
 | 
| 8 | 视险若夷 | shì  xiǎn  ruò  yí | 〖解释〗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。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。同“视险如夷”。 〖出处〗
 〖示例〗
 | 
| 9 | 以夷伐夷 | yǐ  yí  fá  yí | 〖解释〗夷:旧指外族或外国。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,使自相冲突,削弱力量。 〖出处〗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 〖示例〗
 | 
| 10 | 以夷攻夷 | yǐ  yí  gōng  yí | 〖解释〗使夷人自相攻伐。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。晚清时,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。 〖出处〗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以蛮夷攻蛮夷,中国之形也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烦华夏之兵,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。”《明史·李材传》:“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:‘材以夷攻夷,功不可泯。’”
 〖示例〗是书何以作?曰:为~而作。 ★清·魏源《〈海国图志〉序》
 | 
| 11 | 以夷制夷 | yǐ  yí  zhì  yí | 〖解释〗夷:外族。利用外族和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,使其相互冲突,削弱其力量。 〖出处〗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议者咸以羌胡相攻,县官之利,以夷伐夷,不宜禁护。”
 〖示例〗我还记得,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,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,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,说这是中国祖传的~的老手段。 ★鲁迅《伪自由书·~》
 | 
| 12 | 以夷治夷 | yǐ  yí  zhì  yí | 〖解释〗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,使其互相冲突,削减力量,以便控制或攻伐。 〖出处〗《明史·张祐传》:“以夷治夷,可不烦兵而下。”
 〖示例〗
 | 
| 13 | 用夏变夷 | yòng  xià  biàn  yí | 〖解释〗夏,诸夏,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;夷,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。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。 〖出处〗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吾闻用夏变夷者,未闻变于夷者。”
 〖示例〗
 |